高低溫濕熱交變試驗箱的標準試驗程序通常包括以下步驟:
試驗前準備
設備檢查:確保試驗箱的制冷、加熱、加濕、除濕等系統正常工作,溫度和濕度傳感器準確可靠,箱門密封良好。
樣品準備:將被測試樣品放置在試驗箱內,樣品應放置在不影響空氣流通的位置,且不能相互接觸,避免相互干擾。同時,記錄樣品的初始狀態,包括外觀、性能參數等。
試驗條件設定
溫度范圍:根據試驗要求,設定試驗的高溫和低溫極限值。例如,高溫可能設定為 80℃,低溫可能設定為 - 40℃。
濕度范圍:設定試驗過程中的濕度值,一般濕度范圍在 20% - 98% RH 之間。例如,可設定相對濕度為 75% RH。
交變速率:確定溫度和濕度的變化速率,通常以每分鐘或每小時的變化度數或濕度百分比來表示。例如,溫度變化速率可能設定為每分鐘 2℃,濕度變化速率為每小時 5% RH。


循環次數:明確試驗需要進行的循環次數。例如,可能設定為 5 次或 10 次循環。
初始檢測
在試驗條件設定完成后,試驗箱開始運行并達到設定的初始溫度和濕度條件。此時,對樣品進行初始檢測,再次確認樣品的外觀、性能等是否與試驗前一致,并記錄相關數據。
試驗過程
升溫 / 加濕階段:按照設定的速率,將試驗箱內的溫度升高到設定的高溫值,同時將濕度調節到設定的高濕度值。在這個過程中,持續監測和記錄溫度、濕度的變化情況以及樣品的狀態。
高溫高濕保持階段:當溫度和濕度達到設定值后,保持一段時間,以確保樣品在該環境條件下充分穩定。保持時間根據試驗標準和樣品特性而定,一般可能為 2 小時、4 小時或更長時間。
降溫 / 除濕階段:保持階段結束后,按照設定的速率降低溫度和濕度,使試驗箱內環境達到設定的低溫和低濕度值。同樣,在這個過程中要密切監測相關參數和樣品狀態。
低溫低濕保持階段:溫度和濕度達到低溫低濕度值后,再次保持一段時間,讓樣品在低溫低濕環境下穩定。保持時間也根據具體情況確定。
循環:重復上述升溫 / 加濕、高溫高濕保持、降溫 / 除濕、低溫低濕保持的過程,直到完成設定的循環次數。
中間檢測
在試驗過程中,可根據需要在特定的時間點或循環次數后對樣品進行中間檢測。檢測內容包括樣品的外觀檢查、性能測試等,以觀察樣品在試驗過程中的變化情況。
試驗結束
完成設定的循環次數后,試驗箱停止運行,將溫度和濕度恢復到常溫常濕狀態。取出樣品,進行最終檢測,包括外觀檢查、尺寸測量、性能測試等,與試驗前的初始狀態和中間檢測結果進行對比,分析樣品在高低溫濕熱交變環境下的變化情況,評估樣品的耐環境性能。
數據記錄與報告
在整個試驗過程中,要詳細記錄試驗的各項參數,包括溫度、濕度、變化速率、循環次數等,以及樣品在不同階段的狀態和檢測數據。根據記錄的數據編制試驗報告,報告應包括試驗目的、試驗條件、試驗過程、試驗結果以及對結果的分析和評價等內容,為產品的研發、生產和質量控制提供依據。
不同的行業和產品可能會根據其特殊要求對試驗程序進行適當的調整和補充,但總體上遵循上述基本步驟。此外,具體的試驗標準和程序還應參考相關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或企業內部標準。